建设竹房城镇带城乡一体化试验区是省委、省政府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。自2010年10月试验区建设启动以来,房县按照省、市总体部署,先行先试、大胆探索,全力打造竹房城镇带引领区,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,人民群众得到了实惠,圆满完成了既定的目标任务。
竹房城镇带给山区人民带来的实惠,证明了省委、省政府的决策正确,得益于省直部门的大力支持。竹房城镇带房县片区辖城关、红塔、军店、化龙堰、窑淮“一城四镇”94个行政村665个村民小组,总人口25万人。两年多来,房县累计投入各类资金20多亿元,改造房陵特色民居9000余户,新建村委会40个,建设生态小区10个,建设生态河堤35公里,新修环城一级路20公里,改造城镇道路68公里,新增绿地62万平方米,竹房城镇带 “一城四镇”工业总产值增长247.6%,财政收入增长68.2%,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增长1161元,比全县农民年人均纯收入高12个百分点,城镇化率达到55.8%,一条富有活力的城镇带、特色鲜明的产业带、环境良好的生态带和景致优美的观光带已初步形成。2011年,省委副书记张昌尔亲临十堰召开现场办公会时用“四个震撼”充分肯定了城镇带建设成效,即地方政府奋发图强的作为令人震撼、规划蓝图令人震撼、取得的变化令人震撼、开拓创新的精神令人震撼。“四个震撼”极大地鼓舞了房县人民的斗志,坚定了各级建好城镇带的信心。实践证明,实施竹房城镇带战略符合山区实际,顺应群众企盼,是省委、省政府推动全省科学发展的正确决策,是山区县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必由之路。
竹房城镇带的巨大变化,体现了山区人民吃苦耐劳、苦干实干的精神风貌。房县是国家级贫困县,推进城乡一体化任重道远,我们充分发扬扎实苦干、拼命大干、团结实干、乘势快干的 “四干”精神,勇于实践,勇于创新,举全县之力,快速推进竹房城镇带建设。一是突出规划引领。按照全域规划理念,高标准、高水平编制了 《竹房城镇带房县片区总体规划》和集镇村庄规划,配套完善了土地利用、产业发展、基础建设、公共服务等专项规划,形成了统筹兼顾、相互衔接、全面覆盖的规划体系。二是突出产城互动。按照 “产业围绕资源走、人口围绕产业走、建设围绕人口走”的思路,紧扣产业抓城镇建设,建好城镇促产业发展,实现了农民 “离土不离乡、就业不离家、就地市民化”。按照 “工业出城,企业入园”思路,合理规划产业园区,配套完善基础设施,拓宽产业发展平台,计划实现产值100亿元的5000亩东城工业园、2000亩西城工业园实现满园,10000亩北城生态产业园加速推进。按照“借两山盛名、承两山辐射、与两山互补、同两山相融”的发展思路,深入挖掘旅游资源,加快重点景区建设步伐,野人谷旅游名镇、樱桃谷温泉度假村、星级酒店等一批重点旅游项目加快建设,诗经景观大道和诗经文化公园基本建成。三是突出镇村建设。以县城为龙头、以乡镇为骨架、以中心社区为重点,着力构建城镇化体系。按照“五有、十配套”标准(有口粮田、有产业园、有楼房住、有服务设施、有活动场所;配套水、电、路、电视、通信、能源、猪栏、厕所、工具房、绿化),建设新型农村社区20个,使社区成为综合功能完善的小城镇,让农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市民化的服务。四是突出民生改善。推进城乡一体化,关键是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,全县共优化68所中小学校布局,改造乡镇卫生院2个,新建村级卫生室38个,改造乡镇文化站2个,新建“农家书屋”60个、文化广场6个,兴建了一批县乡福利院、敬老院,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97.4%,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92%,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100%。
竹房城镇带的模式是山区小城镇建设的样本,为实现山区城乡一体化积累了宝贵经验。我们敢于解放思想,勇于探索实践,在实施城镇带建设的过程中找到了好办法,探索出了新路子。一是立足实际规划,凸显山区特色。我们充分考虑自身实际和特点,依山、依水、依路进行规划。依山,就是依山就势布局城镇,建设集镇和社区,一道山弯一个点状组团。依水,就是依托河流合理搭配城镇布局,一条河流一个线状城镇体系。依路,就是以交通干道为主轴,逐步铺开城镇架构,一条路一个带状城镇格局。二是树立 “一盘棋”思想,靠前指挥,合力推进。始终把竹房城镇带建设当作 “一号工程”,建设指挥部设在一线乡镇,每个乡镇明确一名县委常委负责,组建20个工作队帮建重点村,形成强大工作合力。三是捆绑项目资金。按照“渠道不变、用途不乱、集中使用、各计其功”的原则,捆绑项目,整合危房改造、土地整理、“一建三改”、小流域治理等涉农专项资金,集中财力办大事,充分发挥资金的聚集效应。四是坚持因地制宜,探索多种模式。我们大胆尝试、创新模式,探索出扶贫搬迁、生态移民、产城互动、连片开发、扩容扩能、商贸流通等建设模式,走出了具有山区特色的小城镇建设之路。(县委书记 沈明云)
3上一篇
下一篇4
放大
缩小
默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