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报讯 (记者许波) 春季做蜂巢,夏季赶胡蜂,秋季割蜂蜜,冬季酿白酒。红塔镇朱湾村贫困户刘兴焕不等不靠,辛勤劳作,在养蜂酿酒的产业发展四季歌中昂首脱贫。
盛夏时节,山花怒放。这几天,中蜂养殖户刘兴焕显得格外忙碌,加巢脾、赶胡蜂成了他每天的日常。“现在做的工序就是加巢脾,这个巢脾加进去以后,第一防止蜜蜂外逃,第二加快它的产子量、产糖量。”刘兴焕指着足有5斤重的糖脾向记者介绍。
晴天巡山查看蜂箱补巢,雨天在家忙着做蜂筐、上巢储,这几年,刘兴焕的中蜂产业在他的辛勤劳作下已初见规模。“我养了24箱蜂,今年的年景还可以,糖上的相当好,一箱可以达到40斤到50斤,大概可以收到2500斤蜂糖,按现在的市场价80元一斤,我可以卖到2万多块钱。”
与这几年的好日子相比,五年前刘兴焕一家可谓是悲苦连连,妻子孙寿云在不到四年的时间里相继做了胆囊、乳腺和子宫切除手术,欠下了十几万元的债务。尽管刘兴焕日夜不停、勤扒苦做,但一家的收入还是入不敷出。
2014年,刘兴焕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。为早日还清债务,夫妻俩不等不靠,养了三四十箱中蜂。在养蜂之余,刘兴焕还在自家后山上开辟了6亩坡耕地,种上玉米和黄豆,每年的冬季,夫妻二人加工制作的地道柴火豆腐和苞谷酒供不应求。“我这是纯苞谷酒,自产苞谷、自产酒,自产自销,一年能做2000斤酒,收入2万元。”提起自家酿造的纯苞谷酒,刘兴焕满是自豪。
如今,刘兴焕一家已靠养蜂、酿酒等产业昂首脱贫,现在的他不仅熟练掌握了中蜂养殖管理、蜂病防治和取蜜加工等全套养蜂技术,去年,朱湾村还在他的示范带动下,专门成立了斌云养蜂合作社,吸纳该村近20户建档立卡户发展中蜂产业。
“现在我养了24箱蜜蜂,以后我想发展到100箱。我是精准扶贫的受益者,虽然已经脱贫了,但以后我要继续发展,把技术无偿教给周边群众,带动他们一起脱贫奔小康。”对于未来的远景规划,刘兴焕信心满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