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月5日,晚7时许。细雨霏霏,房县大山里已寒气袭人。
“咣”,大门打开酒香飘,41岁的瞿万江跑进酿酒作坊,装瓶、封盖,50斤黄酒很快收拾妥当,“客人要得急,今晚就托顺风车送去。”
房县土城村,是有名的“黄酒村”。100多户人家沿209国道建房而居,家家酿酒,户户飘香。
2015年,瞿万江一家为脱贫酿1万斤酒,起初很担心卖不出去;今年已酿4万斤,不愁销。凭啥?他有3个“全村第一”:全村第一个改造民居,建酿酒作坊;全村第一个网上卖酒;全村第一个用玻璃瓶、瓷瓶代替塑料瓶包装,“卖相好,价格也上去了”。
带头改造民居盖作坊
瞿万江家隔马路不远,一新一老两栋房子。新房两层楼,一楼是酿酒作坊,二楼住人;老屋是土砖房,黄墙黑瓦,挂着酒幌,古色古香,作发酵间兼仓库。
早年,一家6口人挤在老屋里。奶奶年迈,父母多病,全家靠瞿万江夫妻俩在外打工挣钱,工资不高,生计窘迫。2014年,瞿万江腰受伤,做了手术,从此干不得重活。“顶梁柱”塌了,瞿家成了贫困户。
2015年,村里启动民居改造,又组织黄酒合作社。瞿万江将信将疑:“祖祖辈辈酿黄酒,都是自己喝,还能挣钱?”
村干部上门动员:“政府做后盾,你怕啥?”
瞿万江牙一咬:干!
他第一个签下民居改造协议,政府补贴8万元。2015年8月,新房建好,旧房改造到位;9月,村里担保的免息贷款10万元到账,他买了酒缸、糯米;10月,正式开酿。
瞿万江每天守在酒缸旁。“半个多月的发酵期最磨人,要把握温度,给酒缸‘增减衣物’。”1万多斤米酿出1万斤酒,却发愁:这么多酒,咋卖?
村里想到了前头:只要品质过关,合作社统一收购;又组织了4次年货节,拉动黄酒销售。
腊月廿六,酒卖完,瞿万江一算账,净赚4万元。
2016年一开年,他就给发酵房装空调,添过滤机、灌装机,扩大规模。当年,瞿万江酿酒2万斤,全家脱贫。
获“全县黄酒酿造能手”第三名
老屋大门装着纱帘,瞿万江进出都侧着身子。“黄酒甜,招虫。”他说,万一飞进虫子,酒就变酸、坏掉。
屋内摆着20口大陶缸。糯米经挑选、浸泡,在新房蒸好,拌上曲,送到这边来发酵。打开一口缸, (下转第3版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