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报讯 (特约记者杜达巍) 傍晚,漫步房县县城,远看青山含黛,近观碧水绕城。经过治理和修复后的河道,水清岸绿、清风习习,市民结伴在岸边散步纳凉。
房县位于秦巴山腹地,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涵养区和水质控制区。近年来,我县坚持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发展理念,围绕建设“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示范县”目标,投入50多亿元,持续开展水、气、土等重点生态环境治理与修复,走出了一条山区绿色发展之路。
不惜代价让生活垃圾变废为宝
去年4月,一家浙江企业拟在房县投资生产再生面料,项目建成后,年产值可达50亿元以上,年纳税2.5亿元以上,还能带动近千人就业。
县委、县政府聘请专业环评机构论证,结论是生产再生面料使用的原材料聚酯切片会造成环境污染。最终,项目被否决。
今年5月,一期投资5亿元的全市首个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,在化龙堰镇长望村点火运行。
走进发电厂顶楼垃圾翻堆操作间,悬在空中的巨型“铁爪”将存储池中的垃圾“翻炒”后,经发酵7天,再投入焚烧炉内焚烧。
该厂财务总监肖敏波介绍,发电厂日处理生活垃圾500吨,年可处理房县、竹山及襄阳保康等地的生活垃圾18万吨,年发电量超5000万千瓦时,发电收入3000万元以上。
“项目生态效益更为显著。”县城管执法局垃圾分类办负责人周诗国介绍,传统的垃圾填埋场,产生的渗滤液会对深层土壤及地下水造成污染,该项目不仅彻底实现房县垃圾处理零填埋,还将消化原有填埋场填埋的垃圾。项目采取先进处理工艺,避免焚烧垃圾对大气产生污染。
投入6.25亿元,建设县、乡、村三级污水收集处理系统;投入13亿元,对马栏河、大河、沙沟河等进行治理保护;投入20亿元,实施县城水环境治理;聘请湖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专家团队担任“环保管家”,连续三年对循环经济产业园重点企业开展“全科医生式”诊断检查,并开出整改“处方”……近年来,房县坚持生态立县不动摇,不断加大投入力度,累计筹资50多亿元,持续推进生态环保工作。
“不惜代价保护生态环境,是我们的政治责任。”房县相关负责人介绍,我县持续开展蓝天、碧水、净土保卫战,对华新水泥实施超低排放改造,对工业、农业重点单位排污口实施管控,依法关闭源头“五小”污染企业18家,关停违规砂石场88家,关停河流沿岸规模养猪场、养鸡场18家;对大河、马栏河、盘峪河等314条河流水质实行月考核,将考核结果作为年度奖惩、政绩考核、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。
城乡同步六大工程治理污染源
以往,房县县城雨污管网混杂,覆盖率低、破损多,雨水进入污水处理厂后, (下转第2版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