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报讯 (通讯员祁凯 徐永光) 走进房县,葱郁的绿色连绵不绝,苍翠的树木层峦叠嶂,密林溪谷景色迷人,宛如置身一幅天蓝、地绿、水秀的绿色画卷。近年来,我县围绕加快建设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示范县目标,以深化“林长制”改革为重点,紧紧围绕生态林业、民生林业的目标,扎实有效推动各项工作落实,加速绿色发展步伐,全力推动林业转型跨越发展,让山更青、林更绿、民更富。
厚植绿色根底 积蓄发展后劲
聚焦国土绿化,放大生态优势。2023年,全县完成植树造林0.2万亩,封山育林1.25万亩,完成退化林修复12.9万亩,森林抚育2.51万亩。投资9300万元的“双重”项目(重点片区生态景观绿美工程、重点区位重点增绿)顺利完成;投资1290万元的十回首国道绿化亮化工程已完成;投资1100万元的北城工业园区绿化工程一期已完成;投资960万元的莲花山绿化工程正稳步推进中。
聚焦绿美建设,推进“两山”转化。严格落实生态补偿机制,全县2023年实施公益林项目243万亩,天然林停伐面积246.56万亩,完成退耕还林任务7.78万亩,发放兑现惠农资金8400万元,为4.1万户林农兑现退耕还林政策补助2537万元。积极提供增收岗位,选聘3700名脱贫对象担任生态护林员,发放管护工资1480万元,人均年增加收入4000元。做大特色林果基地,新建油茶基地2000亩,低产林改造1000亩,新建万峪生漆基地500亩,推动木本油料延链强链补链。
持续提质增效,助力林农增收。大力推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,发展旅游观光、休闲度假、康复疗养等产业,组织开展创建森林旅游(康养)示范基地活动,支持服务“富泉山柳树垭康养旅游度假村项目”建设,推动全县森林康养、森林旅游产业快速有序发展。发展林下产品经营加工,科学适度开展林下种植、林下采集、森林康养等资源开发利用;发展林菌、林药等林下种植业,以及林下养蜂、养鸡等林下养殖业;扩面积、优品种,不断提高核桃、油茶、生漆单产,推动全县木本油料产业健康发展;开展多种经营,持续增加林农收入。
巧做绿色文章 筑牢生态屏障
生态为本,发展为要。一直以来,我县牢固树立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,坚持以政府得生态、社会得效益、群众得实惠的目标,将森林乡村建设与乡村振兴相结合,加快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,加大森林城镇、森林乡村、绿色示范乡村创建力度,不断改善生态环境,建设绿美乡村。
下好制度体系建设“先手棋”。建立县、乡、村三级林长制体系,推行“林长+专管员+护林员+执法人员”管护机制,形成“县级指导、乡镇主责、村级运行”的全链条责任体系。在重点区域设立“生态警务室”,推行“林长+警长+检察长”协作机制。积极创新搭建林长巡林APP智慧平台,实现林长、护林员网格化管理,明确“时间表”、细化“任务书”,林长管理水平得到省市肯定。截至去年底,全县三级林长共巡林8056人次,解决问题79个。
落实国土绿化行动“关键点”。我县守好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,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,以“一山五区”为重点发展县域经济。争取林业改革发展资金、省级生态文明建设资金、林业草原发展改革资金、“双重”项目资金等2亿元。加快推进谷竹高速、十房高速可视范围内绿化美化,提升国省道两旁的绿色景观通道建设质效。
拧紧林木保护管理“安全阀”。组织开展林草湿地和沙化、石漠化土地一体化调查监测(普查),严格执行林地定额管理、用途管制等制度;加强疫源疫病检查体系及能力提升建设,严把苗木“准入关”,组织技术人员深入造林现场,从源头上严把“质量关”,多举措做好种苗有害生物检疫和质量检验工作,积极开展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,清理除治病枯死松树12.5万株,实现松材线虫病疫情发生面积和病枯死松树数量“双下降”目标,松材线虫病除治工作在全市名列前茅;加强古树名木保护,完善754株古树名木档案信息,推动实现挂牌围栏定人保护。
打好林业资源管护“组合拳”。突出“预防为主、科学治理、依法监管、强化责任”要求,做好森林督查暨森林资源管理“一张图”,巩固“绿盾”整改销号成果。加大林业执法力度, (下转第2版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