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报讯 (通讯员代新成 党兴福) 十堰本地,人们往往将那些性情爽快、精明能干的人称为“嘹亮人儿”。在房县,就有这样一群“嘹亮人儿”,他们奔走在村庄院落、活跃在线上线下,调解群众之间各类矛盾纠纷,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一支重要力量。
近年来,房县组建以乡贤、退休政法干部、县乡村三级干部为主的“嘹亮人儿”队伍,建立由“县级‘嘹亮人’调解中心——乡镇‘嘹亮人儿’调解工作站——村(社区)‘嘹亮人儿’工作室——网格员‘嘹亮人儿’工作点”组成的四级网络矛盾联合调处格局,用法治力量提升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,走出了一条乡村善治之路。
乡贤“嘹亮人儿”就地释心结
“这广告牌不能装在我家门口,影响我家光线!”“我们只是做事,不同意找我们老板……”5月27日午后,红塔镇双溪村村民刘某家门口响起争执声。
附近村民闻声赶来,只见刘某与两位施工人员正僵持不下。原来,施工人员按照老板王某安排,准备在路边安装宣传牌,位置正好在刘某家门口,引起刘某不满,进而阻止施工,双方吵得“脸红脖子粗”。
围观村民你一言我一语争论起来,让现场局势瞬间升温。“大伙静一静,这么争也不是办法,要不去村委会社会治理中心‘嘹亮人儿’调解工作室处理。”双溪村聘请的乡贤“嘹亮人儿”张开杰赶紧站出来“降温”。
在张开杰的带领下,纠纷当事人和围观村民来到村委会进行协商调解。最终,双方达成共识:让施工人员在刘某房子侧墙安装宣传牌,既美观,也不遮挡光线。“多亏了‘嘹亮人儿’,事情一下就圆满解决了。”王某说。
在房县,像张开杰这样善于做群众工作的乡贤“嘹亮人儿”达1200余人。他们身处群众当中,熟悉基层情况,在调解矛盾纠纷时,明白哪把“钥匙”开哪把“锁”。如今,各村“嘹亮人儿”调解工作室,已成为畅通民情的重要通道,只要邻里之间有矛盾或急难愁盼的问题想解决,村民们都会来到工作室找“嘹亮人儿”,从而迅速化解一些棘手的矛盾问题,实现了“小事不出村、矛盾不上交”。
政法“嘹亮人儿”集中化矛盾
6月10日,在化龙堰镇“嘹亮人儿”调解工作站,一场调解会正在进行。化龙堰镇司法所原所长孟保华作为调解人,引用“黄香温席”的孝老故事,劝解村民邢老汉的儿媳们孝敬老人。主持调解会的,则是邢老汉家族里的乡贤邢伟道。
在孟保华和邢伟道的耐心劝说下,邢老汉的儿媳们对自己不赡养老人的行为感到十分惭愧,并签订赡养责任书,每月给父亲1000元生活费,由邢伟道监督执行,保证老人能够安度晚年。
像这样让退休政法干部和乡贤主导调解群众纠纷的情景,在我县各乡镇“嘹亮人儿”调解工作站经常出现。
据了解,房县在20个乡镇设立“嘹亮人儿”调解工作站,从退休老法官、老检察官、老警官、老司法干部、老综治干部中选聘“嘹亮人儿”, (下转第2版)